![]() |
《渔歌子》教学设计 |
作者:tuzi324 日期:2011-3-10 18:48:00 |
《渔歌子》教学设计 新市小学 沈坊华 1、能正确书写“塞、鹭、笠”三个生字。 2、能流利、有节奏地诵读该词并背诵。 3、理解词句意思,感受词的意境。 4、通过体味词句,感受词所传达的色彩美和画面感,从中体会作者的闲适恬淡、悠然自得的情感。 课前谈话: 1、同学们,寒冷的冬天过去了,春回大地,绿满人间,风也暖和,雨也连绵,杨柳依依,此刻,你眼前会出现哪些美景呢? 2、你又会想起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? (评:刚才同学们背诵的真不错,有诗有词,一下子把老师带到了诗香袅袅,余音绕梁的优雅环境中。) 教学过程: 一、初读感知 1、今天,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和春天相关的词——《渔歌子》。 (正音,轻声,再读) 2、 关于词你了解哪些? (《渔歌子》是词牌名,又名《渔父歌》。中国古代,词人写成了一首词,按一定的节拍、旋律来吟唱,这旋律的名称,就是词牌名。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,比如《渔歌子》,作者共写有五首。) 2、这首词的作者是——张志和。通过课外找资料,你了解了他的哪些方面? (板书) 出示资料 3、读了这段资料,你又了解了什么? 板书 渔歌子 张志和 烟波钓徒 书画高手 江湖隐士 4、细细品读这首词,咱们可以走进词中,走进词人。自由读这首词,每个人最少读三遍,把字都读准了,想想词中提到了哪些景物,如果能再读出一些词的味道来,那就很了不起了。 (检查朗读) (评:读得一字不差!字正腔圆!连停顿都很好!) 二、感受钓鱼之乐 1、他自称为——烟波钓徒。为徒?我们知道好酒的,我们称他为“酒徒”,好赌的,我们称它为“赌徒”。张志和是好——好钓鱼。词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他好钓鱼,也善钓鱼? (从中理解箬笠和蓑衣,可以出示图片) (他知道,有白鹭的地方有鱼)评:他真会选地方!个别读。连白鹭都吃得饱饱的,那么快乐! (他知道,有桃花的时候有鱼)评:他真会选时间!个别读。读到这个鳜鱼就让人想起他肥肥的样子,想起来让人流口水。 (他下雨了,也不回家)评他真好钓鱼!即使下点小雨,那也是不减兴致! 2、是啊!他是多么好钓鱼,乐在其中!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么快乐! (配乐齐读) 三、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丽 3、他的好朋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夸他:酒酣兴起,或击鼓,或吹笛,舞笔飞墨。词中有画,画中有词。闭着眼睛,听老师朗诵,你的眼前仿佛呈现出怎样的画面? (西塞山前有一只白鹭在飞,还有桃花流水,鳜鱼。)(请多个学生说,体会西塞山前美景多) 4、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,处处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,透过这张画,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? 是的,老师常说,词语是带色彩。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颜色? (青山脚下,衬托着洁白的鹭鸟,展翅高飞;细雨绵绵下,粉红的桃花如烟如雾般,绽放着,绵延着,如霞似雾;碧绿的苕溪水也涨满了小溪;淡黄的鳜鱼,在无拘无束的游来游去。) 5、谁能连起来,把你所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?说得很好,把你的体会诵到词里读一读吧。(指导朗读,) (1)孩子们,看,西塞山钱,白鹭高飞,桃花艳艳,鳜鱼嬉戏,面对着此情此景,张志和情不自禁地吟诵道,读—— (2)在这样的世界里,多么自由,多么悠闲自在,张志和轻轻地吟诵,读—— 是呀,一首《渔歌子》,将春天描绘成了一副明艳的春景图,将春天描绘成了一副绚丽的春景图,将春天描绘成了一副多彩的春景图! 这样说着,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、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。来,静静地,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,听——再闻闻—— 6、看,张志和他不愧为一名——书画高手! 7、让我们一起去词中感受江南的诗情画意!(齐读) (设计思路:读后你最喜欢那两句?为什么?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?你感受到了什么?体会中去品读。轻轻带到感受颜色的美丽。朗读中去体会那颜色的美和动态的美。感受春天的美丽与明艳。) 四、品江南春韵,感受隐士的逍遥和自在 1、轻轻闭上眼,在这样的美景中,有一个人,他就是张志和,正头戴箬笠,身披蓑衣,垂钓于西塞山。不知什么时候,轻轻地,悄悄地,风吹来了,雨飘来了,这微微的斜风把这绵绵的春雨吹得像丝、像线,吹得如烟、如雾、如尘。睁开眼。你有什么感受? (感觉非常的舒服,不想回家了?) (预设:这里的景色简直太美了,我都不想回家了。下点小雨怕什么?反而是添加了无限的乐趣。) 青青的箬笠,绿绿的蓑衣也跟为这一副画,填了一道美。一起读。 读着,读着,从又了什么体会? 2、是啊,这样的美景中,我们情不自禁的吟诵——“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!” 3、听,远山之间传来了悠悠的呼唤........ 西塞山前,白鹭高飞, 桃花绽放,流水涨,鳜鱼正肥, 那钓鱼的人哪,你可想把家回?—— 4、为什么呢?(感到自由,悠闲,自在) 5、他仅仅是不愿意回家吗?读懂词,就要读懂词人。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,再来读读这首 他的自序,想想,仅仅指他不愿意回家吗? 自序 世事艰难如意少, 功名荣耀误人多。 浮云富贵非吾愿, 且买扁舟理钓蓑。 你从自序中读懂了什么? (他是不愿意回官场) 4、他爱这样的悠闲的生活。可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了不回家,就作了一首词《和答弟志和渔父歌》。哥哥是如何劝弟弟的呢?我们来一次和答吧。 5、师:乐是风波钓是闲,草堂松径已胜攀。太湖水,洞庭山,狂风浪起且须还! 生: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 6、师:狂风浪起且须还! 生:斜风细雨不须归! 7、师:且须还哪! 生:不须归! 8、师:弟弟啊,你为何不回家啊? 9、志和兄弟,听说你是直钓,不放鱼饵,那你钓到了什么啊? 10、明白了!醉翁之意不在酒,渔翁之意不在鱼!在乎的是——悠闲的生活,快乐的渔父生活。 11、也只有这样悠闲,这样的淡泊,才有这样的千古绝唱。 让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词,感受那份隐士之情。 延伸: 古来钓者何其多,昔有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;后有柳宗元独钓寒江雪,又有张志和隐居西塞山前,其志都非钓鱼,相信随着你们的年龄的增长,联系古诗词作者的经历,一定会读懂他们的心!课下建议大家可以背一背柳宗元的《渔翁》 板书: 渔歌子 ——张志和 烟波钓徒 诗情画意 书画高手 江湖隐士 悠闲自在 |
- 上一篇:《孔子拜师》教学设计
- 下一篇:《渔歌子》课后反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