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《孔子拜师》教学设计 |
作者:tuzi324 日期:2011-3-10 18:46:00 |
《孔子拜师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: 1、会认8个生字,会写12个生字.正确读写“远近闻名、相距、学问、风尘仆仆、纳闷、迎候、等候、止境、长进、请教、保留、传授、敬重、品行”等词语。 学生准备: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。 课前谈话: 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,怏怏不快。见路边一农夫锄地,子路便蓄意戏问道:“农家做何?”农夫答道:“锄地。”“看你忙忙碌碌,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?”见农夫答不出,师徒正欲窃喜,项橐从后赶来答道:“我父年年锄地,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,先生行必乘车马,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?”子路哑然。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,列国少见,非神童莫属,便下车细察。“观你孩童才智过人,今你我各出一题,互为应对,胜者为师,如何?”项橐道:“不可戏我。”“童叟无欺。”孔子接着说:“人生于世,皆托日月星辰之光,地生五谷,方养众多生灵,且问小儿,天有多少星辰,地上多少五谷?”项橐答道:“天高不可丈量,地广不能尺度,一天一夜星辰,一年一茬五谷。”稍一顿,项橐问:“人之体比地小,目之眉比天低,二眉生于目上,天天可见,人人皆知,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?”孔子无对,依适才君子之约,正要问如何拜师,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,孔子不知何故,项橐浮出水面道:“沐浴后方可行礼,夫子也来沐浴。”孔子道:“吾不曾学游,恐沉而不浮。”项橐道:“不然,鸭子不曾学游,反而浮而无沉。”“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。”“葫芦无离水之毛,也浮而不沉。”“葫芦圆而且内空,故而不沉。”“钟圆且内空,何又沉而不浮。”孔子面赤语塞。 项橐沐浴毕,孔子设案行礼,拜项橐为师,打道回曲阜,从此不再东游。
教学过程: 二、初读课文,读准读通 1、自读课文 了解了故事的主人公,下面,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。读的时候请注意,把生字读准,把句子读通顺,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。并且想一想,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?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。 2,检查反馈 课文中有许多新朋友,看看你能把他们读准了吗? 知识渊博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三、品读课文 结合这些词,请大家再快速的默读课文,想想孔子是怎样的人?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。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书本上划出相关的句子,圈圈相关的词语,也可以再边上写上自己的感受。 预设1虚心好学 “孔子年轻的时候,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。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,三十岁的时候,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,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”。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他虚心好学?(学生: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,他还要去拜师) 尽管孔子他年轻,但他已经是——“远近闻名的老师了” 尽管孔子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,但他——“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” 渊博的意思就是——“知识丰富” 因为他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渊博,所以他决定——“离开家乡曲阜,去洛阳拜师。” 由此,你看出孔子真是一个怎样的人?——虚心好学的人。 预设2孔子是个不怕辛苦的人 你从哪些词读出,他是不怕辛苦的人?(学生:风餐露宿、日夜兼程、终于) 我们知道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,当时啊,交通还十分不便利,而曲阜和洛阳却相距几千里,要从曲阜赶到洛阳,一定非常艰难。你们能想象下,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,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吗?(刮风,下雨,日晒······) 假如你是孔子,你还会前进吗? 又是风,又是雨的,孔子你停下好吗? 饿了,孔子,前面有个酒店,我们去好好吃一顿再走吧? 困了,孔子,前面有个客栈,我们休息一宿再启程也不晚啊? 出示幻灯片: 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。累了,孔子就_______________。天黑了,孔子还_______________。正是这样___________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,一起读。——“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,孔子风餐露宿,日夜兼程,几个月后,终于走到了洛阳。” 预设3 师:你从哪些词读出了,孔子是彬彬有礼之人?(上前行礼、您、拜见、再次行礼、多谢老师等候) (1)师:孔子好不容易才到洛阳了,终于在城外遇到老子,于是他——(于是上前行礼,问道:“老人家,您就是老聃先生吧?”) 孔子多有礼啊,他称呼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为——“老人家。” 他问,老人家——“您就是老聃先生吧?” 您就是——“老聃先生吧?” 老子很纳闷,他问——(请一位学生单独读“你是——”)你为何如此读? (老子心中很疑惑,所以读的时候老长调子。) (2)接着,孔子又是怎么解释?老子又是怎么说的?谁来说读一读。(请学生读) 孔子面对老子的纳闷,他是连忙回答,读的时候,语气稍微快点。谁来试试。(孔子连忙说:“学生孔丘,特地来拜见老师,请你收下我这个学生。”) 老子一听,眼前这位就是远近闻名的年轻人孔子,他内心什么感受?你来读一读。(老子说:“你就是仲尼啊,听说你要来,我就在这儿迎候。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,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?”) (“学习是没有止境的。您的学问渊博,跟您学习,一定会大有长进的。”) 四、联系实际 师:从此以后,老子怎么教?孔子怎么学? (从此,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,随时请教。) 师: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,孔子怎么学? 师:对两位圣人的赞美,可以用一副对联——(板书)“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总结:同学们,孔子的虚心好学、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,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,才学识渊博,得到后人的敬仰。来,请大家端起课本,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,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。 五、课堂总结,推荐作业 同学们,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,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“至圣先师”“万世师表”。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。而今,孔子的故乡曲阜的“三孔”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。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。活到老,学到老。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,下节课交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