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孔子拜师》教学设计
作者:tuzi324 日期:2011-3-10 18:46:00

《孔子拜师教学设计

   新市小学  沈坊华

学习目标

1、会认8个生字,会写12个生字.正确读写“远近闻名、相距、学问、风尘仆仆、纳闷、迎候、等候、止境、长进、请教、保留、传授、敬重、品行”等词语。
  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  3、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,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。
教学重点:
   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,感受孔子、老子的品行。
教学难点:
    懂得为学要勤奋、谦虚、学无止境,为人要谦逊大度、真诚无私。
教学准备:
   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    

学生准备: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。

 

课前谈话:

 同学们,上课之前,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。一日孔子外出,与弟子纵兴谈笑,策马东行,见前边大道上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,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。此童正是项橐。子路见状,停车呵斥,还是不动。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:“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,是为何意?”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,心生不快,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,就说:“城池在此,车马安能过去。”孔子道:“城在何处?”“筑于足下。”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,气质非凡,便屈尊下车观看,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“城”中,孔子笑道:“此城何用?”“御车马军兵。”“小儿戏言,车马从此过,又待如何?”“城固门关,焉能过乎?”孔子上下打量孩童,思忖道: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,连小儿都如此伶俐,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,待吾详察。于是孔子问道:“却又如何?”“城躲车马,车马躲城?”孔子无言以对,随绕“城”而过。 

  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,怏怏不快。见路边一农夫锄地,子路便蓄意戏问道:“农家做何?”农夫答道:“锄地。”“看你忙忙碌碌,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?”见农夫答不出,师徒正欲窃喜,项橐从后赶来答道:“我父年年锄地,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,先生行必乘车马,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?”子路哑然。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,列国少见,非神童莫属,便下车细察。“观你孩童才智过人,今你我各出一题,互为应对,胜者为师,如何?”项橐道:“不可戏我。”“童叟无欺。”孔子接着说:“人生于世,皆托日月星辰之光,地生五谷,方养众多生灵,且问小儿,天有多少星辰,地上多少五谷?”项橐答道:“天高不可丈量,地广不能尺度,一天一夜星辰,一年一茬五谷。”稍一顿,项橐问:“人之体比地小,目之眉比天低,二眉生于目上,天天可见,人人皆知,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?”孔子无对,依适才君子之约,正要问如何拜师,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,孔子不知何故,项橐浮出水面道:“沐浴后方可行礼,夫子也来沐浴。”孔子道:“吾不曾学游,恐沉而不浮。”项橐道:“不然,鸭子不曾学游,反而浮而无沉。”“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。”“葫芦无离水之毛,也浮而不沉。”“葫芦圆而且内空,故而不沉。”“钟圆且内空,何又沉而不浮。”孔子面赤语塞。 

项橐沐浴毕,孔子设案行礼,拜项橐为师,打道回曲阜,从此不再东游。 

 

教学过程:

 一、交流资料,导入新课

  同学们,刚才我们听了关于孔子拜师7岁孩童项橐的故事,谁再来谈谈对孔子的了解。(板书:孔子)

  你还知道孔子哪些名言?

  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他不仅在中国游广泛的影响,在世界各地也影响广泛。今天这堂课,我们来学习关于孔子拜师的故事。(板书:拜师)。齐读课题。拜,何意?《说文解字》说,“拜,首至地也。”请带着动作读课题。孔子拜谁为师?关于老子,你了解哪些?

  下面,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。

二、初读课文,读准读通

1、自读课文

了解了故事的主人公,下面,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。读的时候请注意,把生字读准,把句子读通顺,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。并且想一想,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?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。

2,检查反馈

课文中有许多新朋友,看看你能把他们读准了吗?

知识渊博    敬重      佩服

风餐露宿   日夜兼程   风尘仆仆

毫无保留    传授       纳闷

三、品读课文

结合这些词,请大家再快速的默读课文,想想孔子是怎样的人?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。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书本上划出相关的句子,圈圈相关的词语,也可以再边上写上自己的感受。

预设1虚心好学

“孔子年轻的时候,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。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,三十岁的时候,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,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”。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他虚心好学?(学生: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,他还要去拜师)

尽管孔子他年轻,但他已经是——“远近闻名的老师了”

尽管孔子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,但他——“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”

渊博的意思就是——“知识丰富”

因为他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渊博,所以他决定——“离开家乡曲阜,去洛阳拜师。”

由此,你看出孔子真是一个怎样的人?——虚心好学的人。

 

预设2孔子是个不怕辛苦的人

   “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,孔子风餐露宿,日夜兼程,几个月后,终于走到了洛阳。”

你从哪些词读出,他是不怕辛苦的人?(学生:风餐露宿、日夜兼程、终于)

我们知道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,当时啊,交通还十分不便利,而曲阜和洛阳却相距几千里,要从曲阜赶到洛阳,一定非常艰难。你们能想象下,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,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吗?(刮风,下雨,日晒······)

假如你是孔子,你还会前进吗?

又是风,又是雨的,孔子你停下好吗?

饿了,孔子,前面有个酒店,我们去好好吃一顿再走吧?

困了,孔子,前面有个客栈,我们休息一宿再启程也不晚啊?

出示幻灯片:

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。累了,孔子就_______________。天黑了,孔子还_______________。正是这样___________ 、 ___________,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。

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,一起读。——“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,孔子风餐露宿,日夜兼程,几个月后,终于走到了洛阳。”

 

预设3 孔子是个彬彬有礼的人

    孔子想: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!于是上前行礼,问道:“老人家,您就是老聃先生吧?”

   “你是——”老人间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,有些纳闷。

     孔子连忙说:“学生孔丘,特地来拜见老师,请你收下我这个学生。”

     老子说:“你就是仲尼啊,听说你要来,我就在这儿迎候。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,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?”

     孔子听了再次行礼,说:“多谢老师等候。学习是没有止境的。您的学问渊博,跟您学习,一定会大有长进的。”

师:你从哪些词读出了,孔子是彬彬有礼之人?(上前行礼、您、拜见、再次行礼、多谢老师等候)

(1)师:孔子好不容易才到洛阳了,终于在城外遇到老子,于是他——(于是上前行礼,问道:“老人家,您就是老聃先生吧?”)

孔子多有礼啊,他称呼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为——“老人家。”

他问,老人家——“您就是老聃先生吧?”

您就是——“老聃先生吧?”

老子很纳闷,他问——(请一位学生单独读“你是——”)你为何如此读?

(老子心中很疑惑,所以读的时候老长调子。)

(2)接着,孔子又是怎么解释?老子又是怎么说的?谁来说读一读。(请学生读)

孔子面对老子的纳闷,他是连忙回答,读的时候,语气稍微快点。谁来试试。(孔子连忙说:“学生孔丘,特地来拜见老师,请你收下我这个学生。”)

老子一听,眼前这位就是远近闻名的年轻人孔子,他内心什么感受?你来读一读。(老子说:“你就是仲尼啊,听说你要来,我就在这儿迎候。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,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?”)

 师:我们知道,“丘”是孔子的名,“仲尼”是孔子的字。名呢,是一个人出生以后,父母给他起的,一般情况下供父母、师长叫唤,父母可以直呼其名。“字”呢,是长大以后取的,古代男子二十岁行“弱冠之礼”,即成人了,就可以有自己的“字”了。“字”在什么情况下用呢?第一,平辈之间;第二,朋友之间可以互称。 知道了这些,请再读再段对话,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?

     (孔子在老子面前非常的谦虚,彬彬有礼;老子对孔子,把他当朋友一样,称他仲尼。)

   他们俩都是彬彬有礼,谦虚的人。你还能从这段话的哪些词语感受到孔子和老子这种高尚品德?

   (迎候——等候;拜访——拜见)

 (3)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段话,说说,你喜欢谁的话?

(“学习是没有止境的。您的学问渊博,跟您学习,一定会大有长进的。”)

   可是老师不明白,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,学习不就到头了吗?

  现在是三年级——将来还要读四年级,三年后读中学,再读大学。

  学习就完了吗?

  是啊,工作了,还要学习,这就叫——(学无止境)

四、联系实际   升华情感

师:从此以后,老子怎么教?孔子怎么学?

(从此,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,随时请教。)

师: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,孔子怎么学?

   师:老子怎么教?请用四字词语来说

 生(朗读):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。

    师:请用四字词语来说,老子____教孔子。

    师:想不想夸夸他们呀?我夸______

师:对两位圣人的赞美,可以用一副对联——(板书)“孔子拜师学无止境  老子授徒毫无保留”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。

 

总结:同学们,孔子的虚心好学、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,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,才学识渊博,得到后人的敬仰。来,请大家端起课本,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,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。

五、课堂总结,推荐作业

同学们,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,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“至圣先师”“万世师表”。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。而今,孔子的故乡曲阜的“三孔”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。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。活到老,学到老。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,下节课交流。

 

  板书:

  孔丘  仲尼  孔子拜师学无止境、随时请教、谦虚好问、专心致志

  李耳  老聃  老子授徒毫无保留、一字不落、一心一意、诲人不倦
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